四川农户今秋扦插茶苗忙

每年的八月对于茶农来说,除管理茶园外,算得上是农闲时节。但在名山县茅河乡,这个季节,正是茶农们扦插茶苗的农忙日子。   走进蒲江县和名山县,在场镇街上或是路边屋内,随处可见剪茶树枝条的人们,在乡间茶园的大棚里,村民正忙着扦插茶苗……

大棚里的风景   茶园里的茶树长出了长长的枝条,在这些茶地里,有很多铺了黑色遮阳网的大棚,如果不走进去,还真不知道里面有众多扦插茶苗的人们。   “已经忙了五六天了,扦插了3亩多地,还要忙两三天。”茅河乡龙兴村7组的张勇今年准备扦插6亩茶苗。8月3日一大早,趁着天气凉快,他和妻子带上请来的民工一起来到茶园里忙碌。   张勇计算了扦插枝条的数量,每亩地要扦插1000公斤枝条,按每公斤1000株计算,每亩地就要扦插100万株枝条。   “但并不是这100万株都能成活,扦插茶苗的成活率在40%左右。”张勇说,“也就是说每亩地只能收获40万株茶苗。”   有6个民工帮助张勇家扦插茶苗,扦插茶苗的工钱是每公斤3.2元。   在6个民工里,来自百丈镇天宫村的贺万玉“手最快,每天能扦插30至35公斤茶苗。”   64岁的王海秀也是百丈镇天宫村人,她已经在这里呆了7天,每天她能扦插20公斤左右的茶苗。   王海秀和儿媳妇一起来到茅河扦插茶苗,“白天扦插茶苗,晚上还可以剪枝条挣钱。”这几天,她们的收入不菲。   “36斤……”下午2时,吃过午饭后,在张勇家里,张勇正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着,王海秀将剪好的茶树枝条装进口袋里。     过秤,记录,6位妇女背上用于扦插茶苗的小枝条走进张勇家屋后的黑色大棚里。     张勇指着四周的苗圃说,“明年10月,就是我们销售茶苗的日子,也是我们数钱的日子。”张勇粗略估算,按去年的价格,他家的6亩茶苗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。     茅河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茶苗扦插,如今,茶苗已经成为该乡一大产业,该乡的茶苗销售也远近闻名,每年,茅河乡会出售3至5亿株茶苗到外地。   “我们组有48户农户,平均每户每年要扦插茶苗2亩左右,单我们组每年就会出售4000万株茶苗。”龙兴村7组组长刘发平说。

在家乘凉也挣钱   8月3日,茅河乡万山村村民杨燕家里,全家老小齐上阵,十几个人围坐在堆成小山似的茶树枝旁。   “工人太紧缺了,我们只好找些亲戚朋友来帮忙。”杨燕说,除了县内各乡镇前来务工的农民外,他们请的工人相当一部分来自蒲江、邛崃等邻近地区,“实在找不到人,我们就请街上守铺面的人来帮剪茶树枝条。”   在茅河乡街上的某商店前,一个小女孩忙着剪茶树枝,女孩名叫李航,今年13岁,每天能剪30公斤左右。李航的父亲李元庆很自豪地说:“她已经挣了2000多元了,下学期零花钱绰绰有余。”   正说话间,临溪村的郭文军用三轮车运来200多公斤茶树枝条,负责加工的村民帮着卸完后说,“下午来拿。”   在这里剪茶的郭登芬说:“我们这里已经成了专门的‘剪茶市场’,村民们只需要将茶树枝条运到这里,我们就负责帮他们剪出来。”   随着茅河乡茶苗产业的发展,茶苗扦插前的“剪茶”人手越来越少,而住街上的人就承担着剪茶的任务。   村民们只需要坐在自家的屋里,守着铺面,“一边乘凉,一边挣钱。”   郭登芬已经帮着村民剪了20多天茶,“最多时,每天要帮五六户人剪茶。”在屋里,还有四个人正忙着剪茶。   说到收入,郭登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:“挣了几千元吧。”   走在茅河乡街上,每一户的屋里都放着茶树枝条,随意走进一间屋里,总能看到三五个人,他们手起“刀”落,“咔嚓”声中,长约一米左右的茶枝条慢慢变成两三厘米长的小枝条,稳稳地落在面前的盆子或是背篼里。
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
  • 四川农户今秋扦插茶苗忙已关闭评论
  • 635 次浏览
    A+
发布日期:2013年06月03日  所属分类:茶苗新闻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