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尽管已经入冬,早已不是采茶的时节,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养雅茶场里,大片的茶林依然绿油油一片,不少工人在茶林里忙碌着。“每垄是单排单株,种多了反而长不好,你这不对,把另一排取掉,不要浪费苗。”在茶林里,一个老农打扮的中年男人冒出头来,这个人,就是茶场的老板姚茂红,此时,他正在指导工人种植茶苗,趁着初冬的温暖,给茶场补苗。
初冬暖阳下工人在茶场里补种茶苗
初见姚茂红,黝黑的面庞,老农一般的打扮,若不询问,谁也不知道这是在山里种了800亩茶林,每年卖出价值数百万茶叶的茶老板。20多年前,姚茂红来到南皋乡,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“2002年的时候,当地政府宣传动员老百姓发展种茶,我就申请出来种茶叶了,作为一个农林专业出身的人,对于种茶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。”在茶场,姚茂红和记者说起了他在山里种茶的故事。
初冬暖阳下工人在茶场里补种茶苗
“一开始,资金困难、管理困难、流转土地困难,为了发展茶叶,我去县里的其他茶场学习。用茶山、房子做担保找银行贷款,度过了最艰难的开始。”姚茂红介绍,除了自己去学习,县茶叶办也给予了很多技术上的指导。“2010年前后还组织我们到湄潭、雷山等地学习管理方式和茶叶加工。近几年,我们还跟浙江来这边种茶的茶老板学习他们那边的新技术。”
姚茂红在茶园里剪茶花
从2002年到现在,这一干,就是20年,到目前,已经发展到了800亩茶林。“目前有福鼎白茶450亩,安吉白茶350亩。今年茶青卖了330万,纯利润都有一百多万呢。”姚茂红告诉记者,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,终究是收获了成果。
茶叶
“安吉白茶茶青一芽一叶可以卖60到120元一斤,福鼎白茶单芽独芽毛尖可以卖80到90一斤,基本每年也有200万以上的销售额。”他介绍,自己的茶场带动了丹寨县南皋乡、兴仁镇大量的群众务工,平均每年用工超过1000人次,每年给工人支出的劳务费都在200万左右。
春天时,工人在养雅茶场里采茶
“除了工人的劳务费,山林土地承包费每年要支出8万块钱,我老家雅灰乡的兄弟们,都来我这里学习种茶,再回老家自己发展。”姚茂红也补充介绍,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,茶产业交流也多了起来,认识茶叶上下游经营的人也多了,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多。“现在销路完全不用愁,明年的安吉白茶,现在都已经被安徽的茶老板提前预订了。”姚茂红笑着说。
采茶工人们正在将采到的茶青进行称重
目前,姚茂红发展的养雅茶场是丹寨县南皋乡最大的茶场,二十年深山种茶,终完成二十年前的任务,种茶带动一方群众发展。
联合各受捐地探索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贫困户”产业发展模式,推动茶园标准化建设、茶叶规范加工;以贫困户增收为出发点,主动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参与茶园建设、茶园管护、茶叶采摘、茶叶加工、茶产品销售等环节,统筹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和茶苗折股量化入股分红,组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,实现茶园覆盖区域的所有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。
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初冬工人种植茶苗忙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